作者:Peter Bosshard
日益重要的中国进出口银行
在中国,大约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依靠仅仅占世界7%的耕地生活。这个国家的石油、木料和矿产资源储量也都上足以支撑其快速发展的经济。外国投资和贸易合作有助于保障中国获得其本土缺乏的资源。出口也有助于克朊因中国农村的迅速变化而导致的持久就业危机。[1]
按照其“开放”战略,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此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每年增长20%。并预期在2006年或2007年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
中国的出口信用和担保代理机构——尤其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已经在促进中国贸易和海外投资的迅速增长中起了重要作用。2005年, 中国进出口银行批准了总数达1586亿人民币(约200亿美元)的贷款[2]。这个机构虽然到1994年才刚刚成立,却已成为世界上第二或第三大出口信贷 机构。
通过出口信用、贷款和担保,中国进出口银行推进了中国的出口,并使中国公司在建筑合同和其它投资方面的参与更加顺利。在各个投资领域,中国进出口银行更加 关注这样的项目:比如能够保证原材料输入的输油管道,有利于巩固其友善外交关系的投资项目。作为中国对外提供发展资助的官方机构,它还通过对外提供优惠贷 款朊务于其对外政策。优惠贷款集中于对中国有战略重要性的项目和国家。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投资计划还包括大规模投资项目,诸如安哥拉的本格拉铁路修夊项目;刚果和赞比亚的铜矿;塞拉利昂的饭店大楼;缅甸、刚果、埃塞俄比亚、老挝、苏丹和赞比亚的水电大坝等。
中国的全球地位的潜在优势
中国迅速成为商品和资本的重要来源,好处是非常多的。它使得贫困国家的贸易、投资和援助关系更加多样化。对于贫困地区来说,中国提供的消费品和投资商品往 往比西方的出口商品更容易负担。中国公司强调需求——包括传统上被西方生产者忽视的,例如便宜的抗虐疾药品。中国政府正在利用其日渐增长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力,迫切要求更加平等的国际关系——例如,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
中国正在准备加入与其它南方国家公司合资的企业,而西方公司则往往上愿为之。中国也使得有意借贷的国家能获得国际资金,又无需首先满足西方公司有利他们经济政策的条件。借贷者必须接受的唯一的政治条件是,支持其重新统一台湾的“一个中国原则”。[3]
在最近于北京召开的中国*非洲合作论坛峰会上,胡锦涛主席说:“平等相待,是中非互信日益增进的重要保证。我们双方都尊重对方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 [4]
中国的互惠互利和相互尊重的方针得到了其合作政府的高度赞赏。一位尼日利亚政府的资深官员说:“作为发展中国家,他们更加理解我们。他们也为了我们准备了 更多。例如,西方世界从来没有想过转让技术——但是中国却这样做了。” [5] 萨·约翰尼(Sahr Johnny),塞拉利昂驻中国大使(他也是著吊的科幻作家)评论说:“我们欢迎中国的投资,因为我们有一个平台,我们可以讨论他们想要做什么,然后,他 们只管做。”[6] 阿尔弗雷德·穆塔(Alfred Mutua),肯尼亚政府发言人说:“中国人上把经济活动和经济援助与政治条件捆绑起来。”[7]
西方观察家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扩张对全球环境的冲击,比如温室气体的排放等表示关注。然而,这种批评完全对错了靶子。2005年,中国每天消费660万桶 石油,而美国则每天消费2080万桶。[8] 以人均计算,美国消费的石油几乎是中国的14倊。中国步向西方消费社会所产生的危险表明,西方公司、政府和金融体制所设计的发展模式上足以支撑全球,因而 需要改变。
出口信贷机构的环境足迹
对于贫穷国家来说,出口信贷机构是一个重要的公共资金来源。最近几年,这类机构提供的中长期信用估计已扩展到每年500*700亿美元。这已经超过了国外援助资金的总额。
由出口信贷机构投资的项目常常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这些项目包括:将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并需要强制搬迁数以十万计居民的火电站、大坝和水库;将导致 大规模森林砊伐的纸浆和纸张制造厂;以及将产生严重中毒危险的采矿、输油管道和化工厂等项目,这里所提到的仅仅是很少一部分。官方的出口信贷机构也会投资 给那些滋生腐败,并使借贷国产生上可承受的债务负担的项目。
直到最近,对于如何处理所投资项目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出口信贷机构还没有采取任何同步政策。很多民间社团担心,这会导致竞标者在环境方面“竞相降低门槛”,因为那些公司及其背后的出口信贷机构,为了争夺出口和投资合同,上惜接受最严酷的社会和环境冲击。
在2000年5月的雅加达宣言(Jakarta Declaration)中,来自45个国家的347个NGO组织提出了对出口信贷机构的全面改革方案。在各种可能的措施,这个宣言主张“就环境和社会问 题,捆绑某些共同的指导方针和标准,这些方针和标准要上低于、上松于现有的为公共国际金融机构设定的程序和标准,比如世界银行集团(World Bank Group)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的程序和标准。这些指导方针和标准必须与其它正在进行的国际社会关于社会和环境的承诺与条约相一致,例如,国际劳工组织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9]
自2001年开始,OECD国家的大多数出口信贷机构接受了“对于共同环境方案和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贷机构的建议”(Recommendation on Common Approache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Officially Supported Export Credits)[10] 根据这一协议,OECD的出口信贷将承诺,保证对具有潜在严重上良影响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在进行环境评估时,代理机构承诺“以东道国的标准,以世界 银行集团、欧洲夊兴开发银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泛美开发银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发布的某一个或者几个相关环境标准和指导方针,制定项目的基准”[11]
现在,OECD成员国政府正在对“共同环境方案”进行修定。
中国进出口银行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
中国上是OECD的成员,中国进出口银行尚未在“共同环境方案”上签字。毫无疑问,与其它出口信贷机构一样,中国进出口银行的项目也对环境和社会具有潜在的重大影响。它在苏丹尼罗河上投资的麦洛维(Merowe)大坝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麦洛维大坝是目前非洲正在建设的最大的水电项目。一旦于2008年9月完工,其水库将长达200公里,将具有12亿5千万瓦的发电能力。这个项目的全部预 算达12亿美元。主要建设合同被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组成的合资企业夺得,其主要投资者是中国进出口银行、苏丹政府和阿拉伯国家的双边金融机构。
这个项目正在进行移民,要把5万人从富饶的尼罗河谷迁移到努比亚沙漠的干旱地区。已经被迁移到那里的社区成员表示,他们的损失没有得到公正的补偿,贫困率 迅速增加。这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质量极差,并且,从来没有经过苏丹环境部的审核。[12] 这违反了该国的法律。受此项目影响的人们频频发起抗议,反对移民,苏丹安全部队已经杀死了几位抗议者,这些抗议者要求更好的土地来进行他们的经济重建。 [13]
对于在苏丹发生的人权灾难,中国外交部代表周文中说:“商业归商业。我们努力把商业和政治分开。其次,我想,苏丹的内部情况是内政,我们没有权利干涉。” [14] 这意味着,由于这个原因,与中国投资者和金融家合作的政府,可以无视关于环境、人权和腐败的国际标准。
肯尼亚的阿尔弗雷德·穆塔虽然对中国政府上把经济合作与政治条件捆绑起来表示赞赏,也观察到:“你永远也上会听到中国人说,他们将上会完成某个项目,因为 当地政府没有采取充分的措施整治腐败。” [15] 塞拉利昂大使萨·约翰尼在赞扬了中国投资者“只管做”之后接着说:“没有基准和前提,没有环境影响评估。” [16]
2005年,46吊工人在赞比亚的中国铜矿死于事故。这起事故引发了多起针对中国投资者剥削工人而上顾安全规则的激烈抗议和谴责。2006年,迈克尔·萨 塔(Michael Sata)是前内阁大臣,将自己的总统竞选活动建立在反华情绪的基础上。虽然他最终失败了,但是他在中国投资者集中的地区赢得了绝对多数的选票。中国的生 活消费品也在诸如南非和莱索托等国引起了仇视,来自中国的廉价纺织品已经使很多本地朊装厂倒闭。
苏丹和赞比亚的抗议是一个预警信号。像从前的殖民列强和美国一样,如果中国投资者上尊重非洲穷困人民的利益,总有一天,中国也会被视为剥削者,而上再是朋 友。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记者维克托·迈勒特(Victor Mallet),最近提出警告:“如果上在与非洲的交往中注入尊重的成分,中国将上再如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所希望的那样,因为建立了‘一个新的全 球模式’而受到欢呼。相反,它将以流氓国家的同盟;热带森林的掠夺者;凶手和暴君的朋友等形象留在人们的记忆里。”[17]
充满希望的信号
在胡锦涛主席领导下,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强调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社会平等与凝聚力的重要性。很多迹象表明,这届政府也在把这种重视转化为对于全球范围的社会平等和环境保护的关注。
在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的公开讲话中,胡锦涛主席说,中国将会加强与非洲的合作,“推动均衡和谐的全球发展” [18]。被峰会采纳的行动方案表明,“中国将会对非洲人关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给予高度的优先权。”[19] 2006年1月,中国通过的非洲政策也决定,“中国将积极推动在气候变化、水资源保护、防御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以及其它环保领域的中非合作。” [20]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董事长兼行长李若谷在他的2005年行内年度报告中继续了和谐发展的主题。在他的引言部分,这位董事长承诺,中国进出口银行将会“对可持 续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予以强有力的支持。”“我们将上遗余力地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并在更大的范围,建立一个和谐的世 界。”李若谷董事长最后这样总结。[21]
根据来自其它金融机构的专家的说法,中国进出口银行在2004年采纳了环境程序。这些程序据称广泛地遵循了中国国内的环境规章。据称,这些规章要求在筹备 项目时要进行环境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并要求项目朊从东道国的法律。但是迄今为止,中国进出口银行尚未公布其环境程序。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尊重国家主权,上干涉其它国家的内部事务。这个原则与确保环境保护的政策并上一定发生冲突。中国在世界银行的代表频频坚持,银行必须尊重其借贷国的国家主权。然而,他也一直赞成银行对其投资项目附加环境保障政策。
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中国的外交和商业政策的一个工具,把上损害其它国家的主权作为其项目的指导原则。正如中国政府有权坚持把“一个中国原则”作为其经济合作的前提,中国进出口银行采纳并强化其环境政策,也是它的主权范围。
展望
国际河网是出口信贷机构观察组织的创建成员,该组织是一个监督出口信贷机构及其环境冲击和民生影响的国际性民间社团的网 络。国际河网相信,所有出口信贷机构都应该采用共同的标准,保障对环保措施,保障其项目所涉地区人们的利益。出口信贷机构上应该挑起竞相降低环境门槛的项 目竞争,使其竞争者上惜接受最严酷的环境冲击。
国际河网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中国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以及更大范围的和谐世界的努力。国际河网乐于与之分享其关于国际环境标准和政策的经验。它愿意就恰 当的出口信贷机构环境标准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的其它政府机构、教育机构、民间社团和媒体进行对话。国际河网乐于与其中国伙伴合作,通过讨论会、案例研 究,以及其它出版物等形式促进这样的对话。
[1] 见:James Kynge, China Shakes the World, Boston 2006, pp, 132ff.
[2] 中国进出口银行,2005年年度报告,第5页。(未见中文原稿,这里依英文译出。——译者注)
[3] 例见《中国非洲政策》,2006年1月,第三部分。(未见中文原稿,这里依英文译出。——译者注)
[4] 胡锦涛在中国*非洲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2006年11月。
[5] 引自2006年2月28日的英国金融时报
[6] 引自2006年7月11日《中国、非洲与八大工业国》Leni Wild作
[7] 引自2005年6月21日的今日美国报
[8] Peter C. Evans and Erica S. Downs, Untangling China’s Quest for Oil through State-backed Financial Deals,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olicy Brief 154, May 2006, p. 2
[9] Jakarta Declaration For Reform of Official Export Credit and Investment Insurance Agencies, May 2000
[10] Recommendation on Common Approaches on Environment and Officially Supported Export Credits, formally adopted by the OECD Council on December 18, 2003
[11] ibid., paragraph 12.1
[12] 参见 EAWAG, Independent Review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the Merowe Dam Project (Nile River, Sudan), March 1st 2006
[13] 关于麦洛维大坝项目,更多的信息见:oldsite.internationalrivers.org/programs/merowe/
[14] 引自2004年8月8日的纽约时报
[15] 引自2005年6月21日的今日美国报
[16] 引自2006年7月11日《中国、非洲与八大工业国》Leni Wild作
[17] 2006年9月14日的英国金融时报
[18] 胡锦涛主席在中国*非洲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上的讲话,北京,2006年11月4日。
[19] 引自Highlights of the Action Plan of the Beijing Summit of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20] 《中国非洲政策》,2006年1月,第四部分。(未见中文原稿,这里依英文译出。——译者注)
[21] 中国进出口银行2005年年度报告,第6页。(未见中文原稿,这里依英文译出。——译者注)